中國古錢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,自秦始皇統(tǒng)一幣制,中國錢幣就形成了“外圓內(nèi)方”、“天人合一”的定制,取其象天法地。這其中蘊含著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和哲學(xué)思想,是古代陰陽八卦學(xué)說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因此,古錢本身的鑄造就包涵了天、地、神合一,也成就了古錢風(fēng)水的功能。
專家評述:
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,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“文治武功”的治國策略,創(chuàng)造了封建社會里最后一個輝煌盛世,之后民間便盛傳佩帶“乾隆通寶”銅錢可驅(qū)災(zāi)辟邪,又因乾隆二字諧音“錢隆”而備受后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。該錢幣鑄于清高宗乾隆年間(1736-1795年),背面的滿文比較復(fù)雜,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。乾隆通寶錢徑約25毫米,重約3g。錢面文字"乾隆通寶"以楷書書寫,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。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"寶"字,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 。幣種與不同時期形狀與大小也有不同。
嘉慶通寶鑄于清仁宗嘉慶年間(1796-1820年)。錢徑2.2-2.6厘米,重2-4克。錢面文字"嘉慶通寶"以楷書書寫,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。錢背滿文左"寶",右為滿文鑄造錢局名,如泉、源、蘇、河、廣等。錢面文字“嘉慶通寶”以楷書書寫,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。錢背滿文左”寶”,右記局名19字。少數(shù)錢背星月紋以及記地或吉祥漢字(如:桂、福、壽、康、寧),吉語背文如:“天子萬年”、“國泰民安”、“天下太平”、“日日生財”、“嘉慶萬歲”、“唯和唯一”、“如賣三倍”、“四方來賀”、“五世同堂”等多達20種,為歷代古泉所僅見。
清代錢幣特點:一皇帝只用一種年號錢,雖鑄量大而形制較簡單;除個別例外,所有年號錢均稱通寶,錢文:皆為工整楷書,讀法均對讀,除個別例外。
道光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,鑄于清宣宗道光年間(1821年-1850年),道光通寶只少數(shù)錢背有星月紋以及記地、記年、記值的漢字。道光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,形制同嘉慶錢,面文楷書,直讀;背滿文記局名:泉源直蘇南昌武川浙福晉陜廣桂云東黔,伊犁,阿克蘇,庫車,寶新。道光錢制作粗糙,大小不一,輕重懸殊,一般徑2.2--2.4厘米,重2.5--3.6克,清廷由于入不敷出,新疆阿克蘇,庫車,寶新三局始鑄虛值析五,當十錢,亦是清錢虛值錢之始。傳世幾無稀罕之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