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#水晶八角珠(8面)(雙孔)
我司專業(yè)生產(chǎn)水晶八角珠,采用先進的數(shù)控設備打磨、拋光,質(zhì)量保證,晶瑩剔透,價格優(yōu)惠。廣泛用于水晶燈飾、飾品配件、門窗簾配件、商店隔斷、娛樂場所隔斷。。。。
規(guī)格齊全:12#、14#、16#、18#、20#、22#、24#、26#、28#、30#、32#、34#、36#、38#、40#等。
顏色多樣:透明色、淺金黃、金黃、茶色、綠色、淺藍、中藍、深藍、粉紅、紫色、黑色、透明黑、大紅、淺大紅、寶藍、蘋果綠、孔雀綠、葡萄紫、紫羅蘭、淺灰色、灰色等。
包裝:12000顆/箱,6紙盒/箱,2000顆/紙盒
重量:14#的每箱重19kg
不同顏色價格不同,不同規(guī)格價格也不同
水晶彩色棒料小知識:1、水晶彩色棒料有高溫料和低溫料之分,低溫料包括:透明色、金黃、綠色、茶色、藍色、粉紅、紫色、黑色、透明黑等;高溫料包括:大紅、寶藍、蘋果綠、孔雀綠、葡萄紫、紫羅蘭、灰色等。高溫料做的成品里一般多多少少有些小氣泡,而低溫料則沒有。2、最常用的顏色是透明色,顏色珠子除了14#規(guī)格外一般要定做。
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石英結晶體礦物。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,跟普通砂子是“同出娘胎”的一種物質(zhì)。當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;二氧化硅膠化脫水后就是瑪瑙;二氧化硅含水的膠體凝固后就成為蛋白石;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幾微米時,就組成玉髓、燧石、次生石英巖。
結晶完美的水晶晶體屬六方晶系,常呈六棱柱狀,柱體為一頭尖或兩頭尖,多條長柱體連結在一塊,通稱晶族,美麗而壯觀。二氧化硅結晶不完整,形狀可謂是千姿百態(tài)。當你到海南水晶陳列館去瞧一瞧,可以大開眼界:除了常見的長柱狀外,還有似寶劍形,有的若板狀,有的如短柱形,有的像雙錐。有的小如手指,有的大如巨石;有的不足半兩,有的重達300多公斤。
水晶為什么能經(jīng)受得起一般性摔打?這是因為它有強健的“筋骨”,寶石學稱之硬度,硬度是指寶石抵抗力刻劃的強度。
水晶的硬度如何測得?
很早以前,當鋪的老板對他們認為可疑的水晶仿制品,利用一個硬的尖或鋼銼在不明顯的翻面作硬度檢測,他們在面上刻劃,留下一點不顯眼有痕跡,以便提醒其它典當同行注意。很顯然這是一種最原始、最笨拙的測試手段,它有可能導致水晶破損。
1824年,一位叫弗里希.摩斯的奧地利礦物學家,從許多礦物中抽出10個品種,經(jīng)過科學實驗測出它們的相對硬度,由此得出水晶硬度為摩氏7。盡管后來美國國家標準局使用、推廣更科學的諾普硬度測試器,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珠寶商,仍習慣于摩氏硬度表。
水晶的硬度相當于鋼銼一般堅硬,這使得脆且易碎的黃玉、鉆石、歐泊石、祖母綠之類的寶石相形見拙。
水晶解理:無。
解理,俗稱辟開。某些寶石(如黃玉、鉆石)在外力敲打、擠壓或碰撞后,會沿著一個平面裂開,寶石的這種性質(zhì)稱為解理。
水晶破口:貝殼狀。
破口,礦物學稱為斷口。它是指寶石在一定外力撞擊下,不按一定的結晶方向破裂,而是形成一個斷開的面。換一種解釋,是說寶石的裂口可以沿著任何方向延伸,而不是沿著解理而發(fā)展。
結晶完好的水晶,常有好的平行脊的人字形斷口;在紫晶和熱處理的黃晶中,多呈不平坦到薄片狀破口。
水晶比重:2.56-2.66克/立方厘米。
這意味著一定體積水晶的重量,是相同體積水的重量的2.56-2.66倍。塊狀變種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。
水晶條痕:無色。
條痕,通常說的顏色,是人眼對一定波長的光線感覺的結果。
水晶透明度與透過它的光的質(zhì)與量有關。透明標準為:光線透明過厚度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時,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圖像。如是底像不夠清楚,僅見輪廓,那便中半透明。
水晶光澤:玻璃光澤。無論在拋光面上還是在破口,都是如此。
光澤,指寶石表面對光線反射的一種光學性質(zhì)。水晶既不像星光藍寶石和星光寶石那樣反射出綺麗的星光形條紋,又不像月光石那樣發(fā)出淡藍色波形光彩,更不像乘歐泊石那樣閃爍著五顏六色。
觀察水晶的光澤,可用手握著它,以燈光或窗戶投進來的光線看表面反射,透明水晶亮度與光澤強弱有關。
水晶折射率:1.544-1.553,幾乎不超出此范圍。
折射率,是當光由空氣中透入寶石晶體,并產(chǎn)生折射現(xiàn)象,其入射角正弦與折射角正弦之比值。
水晶重折射率:0.009(最大),此值非常穩(wěn)定。
水晶光性特征:一軸晶正光性。
水晶色散:0.013。
色散是說寶石的折射率隨照明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變化。例如鉆石對紅光折射為2.405;對綠光為2.427;紫光為2.449。
水晶熔點為1713攝氏度。其受熱易碎的特性,是在實驗時發(fā)現(xiàn)的。將水晶放在噴焰器的烈焰燃烤,除非有很好的保護,且慢慢冷卻,否則晶體容易碎裂碎裂。這一脾性,古人已摸透。博物要覽提醒道:“凡用水晶器物,不可用熱湯滾水注之,即粉裂如擊破者。”
.